退出长者模式
苏州、大连城市营销模式比较
发布日期:2010-08-25

        苏州、大连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各自所在的省份中经济地位均比较突出,是除省会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增长级。两城市在国内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在同类城市中拥有较高的竞争力。两座相似的城市为何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营销模式,这与城市的区位条件以及特定历史文化传统和路径依赖所形成的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文化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两种城市营销模式
        大连环境经济模式,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实施城市经营战略,将城市作为最大的产品来规划、设计、建设与经营,着力打造城市的硬环境和宜人的居住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吸引城市顾客来此观光、游览、购物、定居,从而为城市争取投资,增加收益,带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这一模式遵循“区位优势——城市经营、规划、管理——环境改善、优化——提升城市美誉度——吸引城市顾客”这样一种路径选择。
苏州外资经济模式,依托与上海的合理定位,借助乡镇企业发展积累的资本、经验、技术、人力资源等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建设工业园区,通过制度创新,打造优良的“安商、亲商、富商”的投资软硬环境,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吸引高质量资本的进入,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这一模式遵循的路径选择为:准确定位——抓住机遇——制度创新——打造软硬环境——产业聚集——吸引外资。
2、两种城市发展战略
        大连实行的是以城市经营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战略,以整治城市环境为突破口。大连重视环境的建设与美化,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与辐射能力,走出了一条环境经济模式的城市营销之路。为改变城市面貌其主要措施是美化城市,实现城市的“绿、透、通、亮”。首先是进行城市的绿化,铺草地、栽大树,街道成为绿色的长廊,居住区内都有了街心花园,全市的绿化率达到了40%,其二是拆除大院的围墙,装上通透的新式栏杆,庭院绿地与沿街绿地连成了绿化系统,其三是拆除棚户与临时建筑,清理马路市场,使道路通畅,改变了脏、乱、差的市容面貌,其四通过土地置换,把老市区的工厂迁至郊区,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使老企业蓬勃发展,其五是老市区上百万居住拥挤的市民,迁进花园式的小区,提高了生活质量。
        苏州实行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从软环境着手。针对竞争对手拥有资金、人才、科技、区位、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刚性优势的现实,苏州没有一味地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而是从制度入手,着力打造城市营销的软环境,营造“亲商”文化,培育商业网络,强化诚信观念,规范“亲商服务”,使其柔性成本大大领先于对手,吸引了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大量资金和企业向苏州转移。苏州先后建立了新加坡工业园和苏州工业园,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名牌和新苏州的象征。当各城市都欲分“优惠政策”的一杯羹时,软环境建设和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就显得尤其重要。有实力的投资者更关心投资环境的综合因素和政策的一致性、持久性和权威性。
        在着力抓好投资软环境建设中,苏州借鉴新加坡经验确定并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成为苏州招商引资的法宝。一是政府职能全方位转变。政府为企业制定政策,提供发展的环境,中介机构在政府的引导下为企业服务。二是推进专业化招商与个性化服务。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将服务跟踪于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建设、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赢得了国际产业资本的信赖。三是权力下放,充分授权。优惠政策、鼓励措施以及操作细则都是透明的、一致的,只要符合政策取向,招商员可以当场拍板。减少收费项目,删减审批项目,为企业节省成本、节省时间。四是开辟外商企业人才“绿色通道”、中心医院开设外商保健病房等。
3、两种城市营销模式的借鉴
        近些年,大连已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向苏州学习取经,调动全民积极创建“学习型”城市,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与水平,努力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城市的软环境竞争力。在学习、借鉴与自我解剖中,大连提升了软环境的内在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苏州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向一度领先的大连学习,建设“花园型”城市,强化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提出要积极借鉴大连的城市建设经验和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升城市的规划设计水平,加大城市开发建设投入力度。 
         大连与苏州两城市不同的城市区位条件、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文化制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城市营销模式,环境经济模式、外资经济模式。两种模式的界线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其他的城市也可以从中受到启迪。随着城市营销时代的来临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新的城市营销模式必将出现,已有的模式也将进一步发展演变。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应“削足适履”,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城市营销模式,而应将城市营销纳入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以便在城市营销的激烈竞争时代谋得一席之地。

 

主办单位: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24-25层

电话:0519-8568107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3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