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保障房元年该如何启动
发布日期:2011-05-04

  “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五年兴建3600万套保障房,第一年要建1000万套,所以2011年可以说是保障房元年。
  “国八条”要求各地一季度公布房价调控目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踌躇与观望后,3月底各城市终于纷纷公布了目标。除了北京市的调控目标是“稳中有降”,所有其他城市的目标多与GDP增长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挂钩,这样的调控目标,极可能实际上助推了房价上涨的预期。
  中国的房改,历经了十几年的摸索,终于摸出了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向:把1998年房改将房屋产业100%交给市场机制与民营开发商的做法,在“十二五”规划中调整为既有市场机制又有政府职能,既有民营又有公营的混合体制。这应该说,是中国房改在改革思路上的很大的进步。“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5年兴建3600万套保障房,第一年要建1000万套,所以2011年可以说是保障房元年。
  正确的改革思路是很重要的一步,但仅止于此是不够的。目前看来,至少有两方面的现象与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几乎所有城市的调控目标,“限价”都成了“限涨”,因为与GDP及居民收入增幅挂钩,只能产生房价上涨预期。其次,也不能全怪各地政府的观望与踌躇,对各地政府而言,现在只得一个保障房的“承包”数字,其他一切都没概念:保障房运作的机制是什么?土地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政府若无法承建,开发商从哪里来?开发商的盈利又从哪里来?还有,如何确保“保障房”的品质与安全?如何避免保障房不成为贫民窟?……所以,在有了正确改革思路后,还必须跟上良好的“战略规划”与“战术操作”。
  首先,在战略规划上,保障房的建设不能忽略两个方面,一是与“城镇化”有机配合,二是与地方财政的改革挂钩。
  先谈城镇化。城镇化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重点,所以城镇化当然不能与保障房各行其是,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核心是土地的配置与使用。保障房在城镇土地的规划中能获得多大规模的配置,容积率如何,基础建设如何,生活机制配套如何,建筑标准规格如何,监督管理机制如何,这都须有整体的思考与规划,否则很可能制造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多。
  其次,是地方财政的问题。当前中国房地产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地方财政的不健全有关。地方政府普遍欠缺足够的稳定的财政收入,才会走上卖土地、炒土地的生财之道。现在要各地政府担负起保障性住房的重责大任,保障房的兴建,土地还不是大问题,关键在资金。若政府无法承担兴建所有的保障房,就必须有政策诱因来引导开发商,这需要资金。所以包括房屋税、房屋交易税、增值税等基本上属于地方财税收入的税制要尽快健全。
  在战术即所谓实际政策与行政的操作上,中国并无太多经验,所以可借鉴中国香港及新加坡的经验,尤其是后者。
  新加坡的保障房称作为“组屋”,从1965年新加坡独立之后,就被视为最高国策来抓。目前全国400多万人口中,组屋的覆盖率已达85%(中国“十二五规划”3600万套建好之后保障房的覆盖率是20%)。新加坡的组屋政策,从土地征用开始,到资金筹措,到城镇规划,小区设计,到房屋的建设、分配与管理,都做好全套缜密的规划,包括法规(土地征用法)、组织(建屋发展局、公积金局)等,一直到建设完成,如何分配、购置、管理及服务。中、新两国国情当然不尽相同,但可供参考之处相信仍不在少。
  5年3600万套的规模,20%的城市房屋覆盖率,及大约1亿人口的住民,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也是全球仅见。这件事搞好,经济上拉动内需,社会上促进和谐,政治上有利稳定,事关重大。中国也应该像新加坡一样,把它视为最高国策之一来抓。


 

主办单位: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24-25层

电话:0519-8568107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3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