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感知中国经济新变化
发布日期:2018-01-15

2017年,全国钢铁去产能超额完成全年5000万吨目标任务,1.4亿吨“地条钢”全面出清,行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扎实开展,职工安置平稳有序……这是12月25日在京举行的2018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传出的消息。

一年来,深入推进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已成各界共识。从中央到地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处置“僵尸企业”攻坚战打得不错。而从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上传出的消息来看,处置“僵尸企业”攻坚战仍将继续。

“僵尸企业”处置晒出成绩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

处置“僵尸企业”成为各地政府去产能工作的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有吉林、河北、山东、浙江、广东等14个地方明确提出处置“僵尸企业”。

各部委负责人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一些处置“僵尸企业”的方式方法。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与各类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密切联系,坚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多种灵活有效的债务处置方式,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去产能。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则表示,“僵尸企业”的处置方式主要是采取“三个一批”的方式:兼并重组改造一批;通过加强管理提升一批;通过清理淘汰退出一批。

进入三季度以来,中央和各地方都陆续晒出了处置“僵尸企业”的成绩单——

在国新办10月份举行的2017年三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沈莹介绍说,571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治理的主体任务已经完成,在571户里通过市场出清退出的有218户。此前,国资委在对中央企业下属的各级子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筛选了2041户长期亏损的困难企业,按照困难程度分成“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两大类。

据统计,截至11月底,天津市处置“僵尸企业”307户、“壳企业”186户、“四无”企业64户,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该市政府下达的260户目标任务;截至10月底,浙江省累计启动处置“僵尸企业”909家,其中今年启动处置354家;青海省日前曝光123家长期停业未经营的“僵尸企业”名单,这批企业或将受到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的处罚……

清理工作仍存障碍

尽管“战果”不错,但是处置“僵尸企业”的一些障碍仍未清除。

年中,有媒体在多地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清算、重整等途径退出市场或涅槃重生。但耗时长、成本高、程序繁琐,人员安置增加地方顾虑,“僵尸企业”主动申请破产动力不足,导致清理工作仍然面临复杂、被动的局面,不少困难企业一拖再拖反而把自己彻底拖垮。

半年过去了,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12月23日说,由于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等原因,“僵尸企业”处置等问题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其中,有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面广,整改工作面临一些困难。比如,由于涉及职工安置、资产处置等问题,推进还存在一定困难。有些问题则涉及体制机制问题,涉及改革中长期目标,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逐步解决。还有个别问题涉及部门间沟通协调,需要一定时间履行必要程序。

针对处置“僵尸企业”的障碍和难点,相关部门正在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近日在深圳举行的全国破产审判工作会议传出消息,针对一些困难企业和“僵尸企业”采取“跑路”方式避债或任其自生自灭的问题,最高法要求各级法院全面推进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依法转入破产审查。符合破产重整条件的要及时进行重整,符合破产清算条件的要及时进行清算,确保企业财产在债权人中依法公平清偿,切实运用破产手段实现市场出清。

而在实际处置过程中,一些部门和地方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国资委在处置过程中坚持市场化原则,注重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坚持“一企一策”,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坚持以人为本,安置职工过程中大量通过内部转岗、组织对外劳务输出和自主创业等方式安排富余的职工,尽量做到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维护好职工利益。

去产能的重中之重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有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去产能仍将是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主基调,去杠杆和处置“僵尸企业”是重中之重。从中央部委到地方,都将抓紧处置工作。

在新近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将推动出台有效处置“僵尸企业”以及金融债务处置的意见。

近来,河南省出台处置“僵尸企业”的14条“任务清单”;浙江省出台22条精准措施直指“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的瓶颈;宁夏统计汇总“僵尸企业”19户,确保2018年底完成处置工作目标……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明年要在加强贷款回收、补发拖欠职工工资的同时,做好去产能关闭煤矿的职工安置工作。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拓宽职工就业渠道;特别要关注困难职工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主办单位: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24-25层

电话:0519-8568107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3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