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自然环境持续恶化,经济、社会、自然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增多,部分地区局势动荡,全球灾害性、突发性事件频发。今年才过了不到3个月,就接连发生了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乱两大事件。
上海证券报刊登中国经济学会理事,宏观经济评论员刘满平的文章称,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某国、某区域发生灾害性、突发性事件,在信息传播的“蝴蝶效应”下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虽然从表面上看,日本大地震与利比亚战乱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还未形成较大阻力和障碍,但从深层次和长远来看,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宏观调控政策实施、部分商品的供求、资源配置等,甚至还影响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稳定、生产生活水平、民众心理。
文章认为,最迫切的问题是,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通胀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日本是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制造国之一,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地位,此次天灾导致的钢铁、汽车、芯片等暂时停止生产,将严重影响分布在全球的相关产业的生产。日本与中国的产业联系十分紧密,中国大多数高科技产品,如精密仪器、仪表、芯片等都是从日本采购,日本生产的中断,直接影响到中国相关企业的正常运转,有些企业生产将会被迫中断,消化库存后,其原材料价格上涨。
利比亚战争导致全球石油市场供给减少,再加上日本大地震造成核泄漏,引发全球对核电产业的重新观察。为减少全球暖化,全球已认同低碳战略,大力发展“干净能源”,可核电危机一来,本来就不认同的国家将继续以化学矿物为原料生产能源,全球对原油的依存度大增,国际油价势将进一步走高。中国这样一个原油进口大国,未来势必将增加对PPI的压力,继而转移为CPI压力。
价格总是能最直接、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和预期。所以,一旦灾害性、突发性事件发生,民众消费心理和行为方式都会有所调整,相关商品价格随之波动,市场预期随之改变,这种预期变化包括对价格上涨或下降预期增强或减弱,甚至可能出现由看涨变看跌、或由看跌变看涨的直接转变。通常,这种预期的改变会影响到未来价格的实际变动,进而影响经济平稳运行。而不同的灾害性、突发性事件对不同商品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都会增大其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大稳定物价的难度。
文章指出,原本中国经济今年面对的就是极度复杂的局面,现在更增添了外部更大的不确定性,局势不容我们有半点闪失。据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