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内容

中国未来的战略必须围绕老龄化而订

发布日期:2011-05-17      来源: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号:〖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日前正式公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清晰地显示出,中国已经处在扑面而来的老龄化中,而且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  
  对于老龄化社会,中国是否做好了准备呢?专业分析人士指出,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人“真正承认”这一事实。有人会说,中国学者们不是在研究老龄化吗?官员们也在谈老龄化呀?但是从很多问题的决策上,却都反映出并不承认这一点。例如,在老龄化时代,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真的能实现吗?当城市抢走了青壮年后,粮食生产光靠老年人恐怕很艰难吧?但无论是在土地政策,还是产业布局上,国内根本就没有朝这个方向去想,抑或是不愿意去想。此外,社保基金能否担起养老的责任对于少数人赡养多数人的前景,金融市场上无论怎样辗转腾挪,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也许,延迟退休是个好办法,但七嘴八舌之下,大家却都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问题。
  另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劳动力供给不足。从数据看,中国14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口合计占比达到30%左右,即现在劳动年龄人口只有70%。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问题,以及现在越来越多的自愿性失业人口的存在,最后满打满算的有效劳动力供给恐怕不容乐观。换句话说,去年年初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基本上已经成为定势,受此影响,中国的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和资源使用模式都将出现转折性的变化。举例来看,过去东部沿海由于供养条件相对优越,出生率率先出现下降,这本来是一个优势,但现在中西部地区的劣势在劳动力总体减少情况下却成为支撑未来区域竞争的杀手锏。这势必带来整个竞争格局和资源流动方向的变化,能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同时,在国际上,以劳动力密集产业为主的分工体系也会逐步瓦解,这不是认同不认同的问题,而是人口普查数据带来的铁的事实。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要维持既有经济增速,就必须提高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人海战术已经没有维持下去的基础。但国内的教育体系和技工培训制度能适应这种战略转型吗?明眼人想一想便知,为何在普遍的民工荒中,却出现了大学生失业的问题? 劳动力的结构和质量问题是主因!。  
  无论是老龄化,还是劳动力短缺,都跟执行了数十年的国策计划生育有关。“银发潮”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但计划生育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使得中国极有可能出现“未富先老”的问题。对此,有政策人士已经指出,走向“二胎化”是必然的趋势。不过,这么大的政策调整,可不是有关领导在文件上画个圈那么简单。专业分析人士表示,计划生育与地方的非预算收入密切相关,是基层政府的命根子。如果取消计划生育,这弄不好还会要涉及地方财政的改革。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如全国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的持续缩小,将对相关服务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表明,家庭的养老功能有萎缩趋势,社会机构养老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另外,对住宅市场的调控也应重新考虑人口因素带来的变化。 人口变动永远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老龄化、人口红利等等莫不如此。专业分析人士指出,很多过去一直争论的问题随着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可以尘埃落定了。中国下一步的众多战略决策,必将受其影响。据安邦分析报告

政务网站导航
国家发展改革委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常州市人民政府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3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