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上海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应用为导向,以知识竞争力为标杆,以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支撑转型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第一,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着重围绕“四个上海”部署技术创新任务,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健康上海。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来临、疾病防治从治疗逐步向预防和健康促进方向转变等重大需求,聚焦领域研究热点和最新成果,努力把上海初步建成亚太地区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的研发制造中心和临床医疗中心。二是生态上海。加强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在新能源、城市公共安全、海洋科技、资源环境等领域,重点布局6项重大任务和4项重点任务,为实现上海“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安全保障等目标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三是精品上海。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材料、海洋工程、人工智能、核电、先进制造共性技术等领域部署5项重大任务和7项重点任务,加快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进程,培育带动性大、发展潜力大、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碳排放低的先进制造业。四是数字上海。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领域继续实现突破,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提升上海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上海顺利迈入服务经济时代和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第二,实施基础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创能力;提升、完善大科学工程,加强研发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育创新源泉,夯实创新基础。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部署战略性纳米技术、再生医学与基于干细胞的组织修复技术、强场超快激光和同步辐射光源的应用等重大科研任务;积极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开展多领域多方向的科学研究,力争在未来5至10年取得若干具有高度国际影响力和应用潜力的突破性成果。优化研发基地布局。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新建和完善生物样本库、量子束流装置、光源后续工程与蛋白质设施等4个大科学工程(装置),国家级研发基地总数达到130个左右,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总数100个左右,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200个左右,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着力推动其作用的发挥和效能的提升。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和发展环境,实施“浦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工程、“登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才开发工程、“启明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和“筑巢”科技保障人才支撑工程,建成一支规模匹配、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第三,实施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整合既有科技资源,综合应用多项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组织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创新成果应用与推广。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支撑:
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支撑。结合崇明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世博科技等科技成果在崇明的推广和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技术瓶颈,为到2020年形成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初步框架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虹桥商务区建设科技支撑。结合虹桥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智能绿色建筑、智能交通和智能物联等科技成果的集成和示范应用,使虹桥枢纽地区成为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综合实践区。世博园后续开发科技支撑。以世博园区为载体,加快世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步伐,鼓励和引导有关机构和企业加快对新能源、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地下空间利用等世博科技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应用,着力提升世博园区的后续功能和利用效率。新市镇建设科技支撑。形成支撑引领上海新市镇发展的指标体系、技术体系、成果推广与应用体系,建设若干个功能完善、环境宜人、交通便捷、配套齐全、居住舒适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科技示范新市镇。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着力提高服务科技应用创新能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进服务外包和服务集群发展,催生服务新业务新模式,培育形成服务新业态。加快扩大科技服务民生能级,推进数字健康、教育培训等领域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上海建设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
第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针对上海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的短板问题,加快推进核心资源形成机制、企业动力激活机制、市场价值实现机制以及科技统筹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是实施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行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在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作用。促进各类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及相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围绕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结合新机制。二是实施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行动。以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推进人才激励、科技金融、产业政策等突破性政策试点等,把张江高新区培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示范区域。三是实施科技创新环境优化行动。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推动建立以财政性资金为引导,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创业投入体系。加强市区联动、区区联动,鼓励和支持各区县立足自身区(县)情,促进区县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推进上海与国内兄弟省市、与国际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以能力为导向的公民科学素质,切实增强全民创新意识。四是实施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化行动。以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集聚全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技术力量,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实施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上海科学院的先行先导、试点示范,组建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的骨干作用。 (作者,寿子琪,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