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市之力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大跨越,不断增创常州发展新优势。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聚焦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战略重点,深入分析新形势新变化,全面部署新任务新举措。
市委书记阎立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费高云做工作部署。
市领导韩九云、徐光辉、蔡骏、张耀钢、王成斌、张云云、史志军出席会议。
阎立指出,工业在全市经济中举足轻重,面对区域竞争的激烈态势、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全市上下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产业走向,努力推动“高、精、专、特”发展;坚持效益取向,处理好总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坚持科学指向,科学指导、分业施策,切实提升政策扶持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坚持政企同向,突出企业主体地λ,形成强大合力。
就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阎立强调要五个“狠下功夫”:
一是在重大项目引领上狠下功夫。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主动出击、精准对接、跟踪服务,着力引进一批整车、整机、终端类大项目,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核心配套产品好项目。引导企业加大投入,确保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建设、尽快投产。加大重大项目储备,形成项目投入前后衔接、滚动递进的良性循环。
二是在做大做强企业上狠下功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手段,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加快集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裂变式扩张、联强靠大。推进产业联盟建设,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入股、品牌共享、共同投资等方式,以较低成本实现较大范Χ内资源共享,以抱团发展降低市场风险。
三是在提升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增强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等手段。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协同集成创新,实现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和“优势叠加”。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四是推动集群集聚上狠下功夫。优化布局促集聚,重点建设轨道交通、光伏、工程机械、生物医药、LED、通用航空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主体功能突出的集聚区。强链补链促集聚,培育关联企业、延伸上下游。完善机制促集聚,通过资源环境“硬约束”和相关激励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存量布局。
五是在加强产业支撑上狠下功夫。加强园区支撑,增强园区对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对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加强金融支撑,优化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构建企业多元化多层次融资体系,加快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加强人才支撑,发挥政府招才引智的平台作用,突出企业在创新人才引进中的主体作用。
阎立强调,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常州又一轮生产力大爬坡。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破解难题、务求实效,确保打赢这场攻坚战。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服务效能,解决问题到现场、帮扶困难在一线,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广大企业家要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开阔视野、创新转型,í足干劲、做强做大。
费高云指出,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常州工业发展新跃升,必须把握好当前与长远、存量和增量、局部和全局、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各地各部门要细化工作方案、健全推进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浓厚氛Χ。
费高云部署了五方面具体工作:
一是明确主攻重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针对十大产业链,要尽快“补链、建链、强链”;瞄准机械、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120家龙头企业,以及112个重点技改项目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为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大产业链项目招商力度,提高招商效率和成效。加快项目建设进程,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推得动。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努力形成“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
三是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地λ,力争三年内新增市级以上“两站三中心”100家。强化协同创新, 力争在产业化上实现新突破。强化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力量。强化人才支撑,政企同心引进人才。
四是打造发展平台,推动工业经济集聚发展。建设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推进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大项目向集聚区集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工业经济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提升创业孵化平台,明年全市要新增100万平方米孵化面积,在孵企业超过5500家。
五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企业绿色发展,提高单λ产出效率,ÿ个产业链ÿ年确定5个左右、共50个重点企业重点扶持。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建设智慧企业。
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商务局作交流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