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镇建设是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平台。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市级中心镇建设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一批具有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小城镇作为市级中心镇,通过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步伐,率先培育和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几年来,金坛市薛埠镇、儒林镇,溧阳市南渡镇、社渚镇,武进区雪堰镇、横山桥镇、湟里镇、郑陆镇和新北区孟河镇等9个市级中心镇在“规划带动、政策推动、投资拉动、改革促动”的引领下,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9个中心镇建成区总面积进一步扩大,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心镇发展基本情况
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从产业来看,各中心镇产业结构中农业占比较低,其中郑陆镇、雪堰镇、横山桥镇、湟里镇、孟河镇的二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各中心镇的三产较为发达。从人口来看,各镇常住人口数均大于户籍人口数,实现了人口的净流入。
二是产业集聚发展特征明显。各中心镇立足现有基础、利用自身资源、区位、文化优势,加快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南渡镇着力发展有机硅、多元醇、氨基模塑料三大新材料主导产业;儒林镇旅游开发不断推向深入,启动江苏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横山桥镇新材料、涂料、汽车配套以及电动车等四大工业特色产业初具发展规模,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薛埠镇重点发展壹号农场、京东茶文化和上阮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等项目,培育农业产业特色;湟里镇不断改造提升钢铁化纤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机电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全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郑陆镇不锈钢管、机械制造等产业加速升级,涌现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孟河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做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篇文章。
三是生产、生活、生态发展较为均衡。2011年以来,全市将完善城镇功能、强化服务、提升形象作为发展中心镇的重点任务。各中心镇积极利用镇本级和上级资金及社会资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镇村路网、自来水及污水管网、高标准中小学、中心卫生院、文体中心、公园绿地建设等方面投入了二十多亿资金,推动中心镇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大提升了中心镇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强化了对人口集聚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二、发展举措
近年来,我市以市级中心镇建设为抓手,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上下配合,部门联动,切实推动全市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1、加快乡镇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各中心镇的主导产业既有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三位一体”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即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以增量突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推进“双百”行动计划,以存量优化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以质量提升增强发展后劲,并制定了各领域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加以推进落实。为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我市从2014年起连续3年,市、辖市区财政每年安排6亿元,设立实施“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推进“机器换人”,提升智能制造装备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工业结构优化。
2、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也是特大镇人口集聚的主要来源。我市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抓手,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效带动了特大镇的人口集聚。一是于2014年正式出台实施了《常州市户籍准入和迁移管理规定》。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新的户籍政策具有三个特点:劳动力准入对象范围广、条件宽;投资纳税户口准入门槛低、限制少;大市范围内户口迁移手续简单、流程快捷。二是于2014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通知》,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并明确流动人口持有居住证能享受的9类14项公共服务项目,涉及子女入学,机动车牌照、驾驶证、护照申领,机动车异地检验,计划生育服务,卫生保健,职业技能培训,公共租赁住房申请等。至2015年底,全市共办理居住证149万张。三是于今年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逐项明确户籍制度改革任务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形成责任明晰、分工明确、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3、提升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宜居宜业为导向,在特大镇发展过程中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进一步提升特大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自2012年起,市发改委会同市委农工办、市建设局等部门,围绕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每年安排乡镇重点建设项目100项,投资近100亿元,持续提升乡镇硬件设施水平。二是加强乡镇基础教育保障。通过公办学校公平吸纳、专门学校集中吸纳、简易学校补充吸纳等渠道,强化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规范管理等措施,着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基本实现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常州“有学上”的目标。三是推进乡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09年,根据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全市开始向常住人口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打破城乡、户籍的身份限制,实现城与乡居民、本地与外来人员平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权利。四是提升乡镇住房保障水平。集中对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十二五期间(2010年开始)全市累计保障超过11万人次,主要通过工业园区、企业建设了一批面向新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寓和宿舍。五是提升乡镇就业服务水平。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常州市跨省份外来农村劳动者就业服务资金补助办法》,出台了《关于我市企业招用外来劳动力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彻底取消对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规定,取消了对外来劳动力就业的行政审批,取消了各种不合理收费,取消了对外来劳动力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
4、深入推进强镇扩权改革。2014年,市级出台扩权强镇系列改革措施,着力于增强中心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的能力。2015年,武进区拟定了横山桥、雪堰2镇的扩权实施办法,2016年完成雪堰镇内设机构调整设置,初步拟定人员配置方案,便民服务中心5月份启用,对外承办67项事项;天宁区郑陆镇梳理、汇总拟下放事项76项;新北区出台了孟河镇实施方案,将311项拟扩权事项分三年实施,第一批下放76项,目前已启动第二批放权事项的调研工作,同时将原有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整合为“一办六局一中心” ,2016年7月提升镇经济发展局、农村工作局、便民服务中心机构规格为副科级。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水平,保障对承接事权的有效监管,在广泛调研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区域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于6月份向省申请批准我市在溧阳市社渚镇、武进区雪堰镇和湟里镇、新北区孟河镇、天宁区郑陆镇开展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待省批复后,将在试点中心镇统一成立综合执法局,以镇政府名义集中行使县级各部门的行政处罚等权限。
五是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市级各职能部门和辖市区紧紧围绕中心镇重点工作,强化联动、紧密协调,通过政策引领、改革推进、资源配置等全力支持市级中心镇建设,形成了中心镇建设的强大合力。市发改、农办等部门编制中心镇重点建设项目并予以专项资金扶持;市规划局结合“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专题研究中心镇发展定位;市国土局帮助中心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近两万亩。武进区系统部署推进“新十类”工程、城镇综合体和“十个一”城镇性项目;溧阳市实行一事一议帮助中心镇解决困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