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该战略提出旨在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称,由于整体投入偏低,导致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高端技术对外依赖达到50%以上,包括机器人、航天等关键元器件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指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必须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其重点和路径在于突破一批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
尤政认为,在“工业强基”过程中,应选择制造业中有望率先进入强国行列的优势行业,以及事关国民经济与国防安全的战略必争行业,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业化的步伐、产需对接、示范应用使之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并需培育专精特企业群体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员赛迪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说,从国际上来看,近几年包括GE公司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加上中国提出来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这四个战略或者这四个提法在基本理念上非常一致,就是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而‘互联网+’范围则更广,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尽管有差异但是基本理念是一致的。王鹏表示,需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加快与各行各业,加快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的发展。
“《中国制造2025》不是德国版的‘工业4.0’。”李北光说,需要用完整的体系,思考、探索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要打牢制造业高端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的平台根基,《中国制造2025》就是高端创新的“青藏高原”。
|